网上科普有关“《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七章第二节01”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七章第二节01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设计评价体系的参考标准
1 、当今中国的评价体系:
中国当今评价设计采用的参考坐标是从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及艺术性上去进行考察,这三个方面包括了技术评价、功能评价、材质评价、经济评价、安全性评价、美学评价、创造性评价、人机工程评价等多个系统。当然,不同国家和地区沿用的评价标准及其量次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2 、各个国家的详选标准:
(1)台湾地区《工业设计》杂志第73期报道了“世界各国有两设计评选标准”,其资料来源除了取材自日本《Industrial》和《Design News》杂志,还包括了它主动对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奖评选机构进行调查的结果。
鉴于德国的IF奖的评选标准和项目最为全面,调查者便以此为参考坐标,将各个国家的评选标准进行课比较和统计。
德国的标准共包括: 实用性、机能性、安全性、耐久性、人机工程、独创性、调和环境、低公害性、视觉化、设计品质、启发性、提高生产率、价格合理、材质及其等15项。
(2)各国比较的结果表明,其中有8项标准的认同率在50%以上,首先是机能性与品质(100%);其次是造型优美、视觉化、独创性(87%),提高生产效率(75%),安全性(67%)等标准;在环保意识抬头的情势下,材质运用、耐久性、实用性(60%)、调和环境(53%)等因素显然也占重要地位;而产品的启发性、价格合理、人机工程、低公害4项标准也获得了47%的认同率。
3 、各国参考标准的共同点:
(1)对这些多项标准,不同类型的设计各有其偏重,如产品设计特别强调技术,广告强调信息,室内装饰强调空间,包装设计强调保护功能等。
(2)对于具体的某一设计而言,全面考虑其相应各项评估指标是十分必要的,单是满足一个或某几个评估系统并不能保证整个设计的成功。(协和式飞机的例子)
(3)对同一设计品的评价,由于批评者立足的差异,因此可能采取不同的尺度,如设师强调创意,企业强调生产,商家强调市场,政府强调管理,然而标准的分离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设计者与使用者参照标准的反差。
著名的普鲁依特—艾戈住房工程。山崎宾为了表达对于现代主义精神的坚定立场,采用了典型的现代主义手法来设计这批九层楼高的建筑。这批住房在完成时备受好评,美国建筑学会的建筑专家给它评了一个设计奖,认为这项工程为未来低成本的住房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然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住在房子里的人们却感到它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这个高层住房设计被证明不适合那些住户的生活方式:高高在上的父母无法照看在户外活动玩耍的孩子;公共洗手间安置不够,使大厅和电梯成了实际上的厕所;住房与人不相称的空间尺度,破坏了居民传统的社会关系,使得整个居住区内不文明与犯罪的活动泛滥成灾。后应居民的请求,政府终于在1972年决定拆毁这个建筑群。
普鲁依特—艾戈工程显示了住房在被居住之前,建筑专家们是怎样评价设计的(根据静止的视觉标准)和怎样认为它是成功的。普鲁依特—艾戈工程的居民则是根据住在房子里的感受,而不是仅从它的外表来形成自己的评价。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造了许多不成功的高层建筑街区,其失败集中表现了设计者与使用者的批评标准是如何不一致。由于运用效果图这种手段来确定设计,带来了制作和策划的分离,以及后来设计和使用的分离。这也造成了对设计进行评价的两种分离标准——设计者和产品使用者各自不同的标准。现代产品设计主要是依靠模型。模型能够进行更大规模的产品实验,并创造增进生产的可能性,但经常也会产生一个结果,即满足人们的需求方面出现偏差。自工业化后,全部产品设计都具有设计和制作严格分离的特征,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批评标准的二重性。
《技术支持下的自然笔记》,——如何做自然笔记
文言文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梵天寺木塔 作者:(北宋)沈括 出自:《梦溪笔谈》
作品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解析 笑写出了喻皓认为这件事很简单,从侧面突出了喻皓本领的高超。以及对匠师无能的嘲笑。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怕别人知道他的无能,表现出他的难堪和良苦用心,还从侧面描写出了他的要面子。 词解 (0)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 (1)据:统治,割据 (2)于:在 (3)方:才 (4)级:层 (5)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 (6)患:嫌,担心(苏教版上的课本注释中有这两种意思,根据语境,应该是“嫌”的意思) (7)其:这个 (8)匠:工匠 (9)师:师傅 (10)云:说 (11)布:铺排 (12)故:所以 (13)如此:这样 (14)乃:当“于是,就”讲 (15)初:从前,当初 (16)密:秘密(17)使:派 (18)之:的 (19)贻:赠给 (20)以:用 (21)之:的 (22)此:这,指塔动之因 (23)易:容易 (24)耳:无实意 (25)但:只 (26)讫:终了,完毕 (27)实:使……结实,使动用法 (28)钉:用钉子钉 (29)之:木板 (30)如:遵照 (31)塔:塔身 (32) 遂:于是,就 (33)盖:因为 (34)弥束:紧密约束。弥:紧密 (35)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 (36)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 (37)履:走,踩踏 (38)伏:同“服” (39)相:相互 (40)持:支撑
作品译文
钱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这座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没有办法,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把金钗送给她,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主题
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一解决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本文叙述了梵天寺木塔由“动”到“定”的过程,揭示了木塔“定”的缘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动”。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巧妙的建设建筑结构与超高的工艺水平。 文章叙述描写也颇显功力,从而增强全文的感染力。如以“患其塔动”,“而动如初”为下文的“塔遂定”作铺垫;又如“赂以金钗”的细节描写,“皓笑曰”的语言描写都十分生动得当,与说明的内容丝丝相扣。
作品分层
本文共分三层,如下: 第一层: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讲了:建塔过程中塔身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凭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 第二层: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讲了: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解决了塔身不稳定问题。 第三层: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讲了: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也体现了喻皓建筑工艺水平的高超。
作者简介
沈括,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他出身于官宦之家,仁宗嘉佑年间中进士,任扬州司理参军。后又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负责编校书籍。神宗时,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多次被委以重任,曾提举司天监,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亦曾出使辽国,谈判边界划分问题。后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因他人兵败受牵连,坐贬。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闲居。这期间,据其科学实践与平生见闻,著成本书。沈括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天文、地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一生撰书多种,据《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有22种155卷,但据《梦溪笔谈》和宋代诸家书目,此外尚有18种。现在尚存的只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残存本19卷和《苏沈良方》中的一部分沈括医方,其他均已失传。
关于《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例如,《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释虹及陆龙卷、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梦溪笔谈》上述对北宋科技成就的记述,已足以使其名垂青史。非但如此,该书还记录了沈括自己的许多创见,这进一步推进了北宋的科学发展。
评价
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被加入苏教版初1上学期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编辑本段文物单位
梵天寺经幢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杭州城南凤凰山南麓,梵天寺路西端原梵天寺前。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结合的瑰宝。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据《吴越备史》载,梁贞明二年(916年),钱镠迎(鄮)县(今鄞县)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后城南塔毁于火。乾德三年(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重建,后改名梵天寺。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吴越国国王钱缴迎明州(今宁波)阿育王寺释迦舍利,于梵天寺前建塔,名南塔,后毁于火。宋乾德三年(965),钱弘在原址建石刻经幢两座,相距10米余,高15.67米,现保存较完好,为浙江省现存经幢之最高者。 梵天寺木塔已经没了。 在杭州,曾经有一座香火鼎盛的梵天寺。如今,梵天寺在历史变迁中,终于损毁殆尽,而名噪一时的梵天寺木塔彻底消失在的尘世。
聆听了南科大实验二小王思思老师的报告《技术支持下的自然笔记》从中了解到自然笔记这一未曾耳闻的新名词,又涨知识了。
三、怎么去做自然笔记
? 自然笔记的起源:它是反映大自然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历史上先人们记载狩猎战斗、时光的变迁、探险的成功,人们把它们记录在墙上、刻在木棒上、或是羊皮纸卷上。如哥伦布的航海日记。
? 做自然笔记的四个关键词:工具、合作、主题、场景。工具除了传统手绘,还有拍照、语音描述、IPAD绘画。合作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跨学科学习、一个是学生与老师思维的碰撞。学习场景可以走出教室,到大千世界去看看。学习方式是以项目式主题来进行的,王老师给出了几个案例。
? 案例一:源于教材主题(学科不限)——《蚕宝宝成长记》由美术、科学、信息技术三位老师协同合作完成,美术(绘画为基础)、科学(实验为支撑)、依托信息技术进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步骤:学情分析——课程流程——学习单设计——主题写作——分享展示——课程评价——学生反思——教师反思。
案例二:源于生活主题(身边的素材)——《一面会盛开的墙》,美术(墙的色彩)、科学(建筑材料)、社会实践(砖厂参观)、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 自然笔记有多元的主题、多元的表达方式,它是可持续的课程设计。“知之愈深,爱之弥坚”,当你了解了高山草甸植物的脆弱性,自然不会在山顶刨土扎营,乱丢垃圾,更不会随意采摘野花。当你了解了生活的地方才会意识到它的美,从而热爱它,只有爱才不会伤害。
? 听完这节课后,我对自然笔记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自然笔记类似于日记,它采用图画、文字、视频等形式,对身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进行记录,它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但它不是原原本本简单的观察记录,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发现。自然笔记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从小养成仔细观察、严谨认真等科学态度和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把自己所看到的记下来、画下了,学会做自然笔记,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
关于“《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七章第二节01”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支翰]投稿,不代表0429资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0429.com/cshi/202501-14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0429资源号的签约作者“支翰”!
希望本篇文章《《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七章第二节0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0429资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七章第二节01”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七章第二节01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