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桦甸市革命烈士陵园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桦甸市革命烈士陵园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桦甸市作家协会? 王鹏
中华沧桑几沉沦,英烈舍身定乾坤。
铮铮铁骨迎利刃,热血肝胆铸忠魂。
绿水青山埋忠骨,革命精神励后人。桦甸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底蕴丰厚的城市,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百年来,桦甸无数革命志士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彪炳功勋!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红色江山,热血铸就,盛世中华,来之不易,以吾辈之心,成朝气中国,必须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英雄魂魄在,凛冽万古存。桦甸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原址在桦甸镇莲花泡南部,1979年迁到此地,1992年建碑并对外开放,是一个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纪念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辟有纪念瞻仰区、墓区、碑林区等。园内苍松翠柏环绕,名花异草间缀,建筑宏丽雄伟,环境肃穆庄严。现已成为吉林地区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
2012年桦甸市民政局将红石镇、二道甸子镇、公吉乡、桦树乡、桦郊乡散葬的168座烈士墓迁至桦甸市烈士陵园,实现了集中安葬、统一管理。烈士陵园建有烈士墓266座,包含3座合葬墓。这里共安葬烈士301位,(其中有名烈士69位,无名烈士232位)。烈士壮丽的人生和英勇的事迹,展示了***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伟大革命魂魄和不朽崇高精神,支撑了自身不屈的躯体,成就了党和人民的宏伟事业,更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典范价值。
崇高的信仰是否存在,它能不能转化为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物质力量,桦甸烈士以他们的奋斗牺牲给历史、给人们提供了无可辩驳的正面答案。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无数目睹国家贫弱的热血勇士,毅然投入为自由民主而战的澎湃洪流,他们有的面对屠刀,慷慨就义,有的决战沙场,以身殉国,也有很多人,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翻阅红色档案,追忆百年风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46年,驻桦国民党60军182师544团一营在国民党县保安大队的配合下,从大勃吉口子对江北解放区进行骚扰,吉南军分区副司令蒋克诚率71团、72团在5公里长的鸭绿沟阻击,歼灭敌人50人,俘获敌人250人,在战斗中牺牲了62名烈士。
1947年,吉林省军区警备团24旅72团包围了国民党60军182师546团,攻打桦树林子和吕大房子,战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击毙敌营长,歼敌300余人。随后吉南军分区24旅71团配合桦南游击大队在集场子战斗时,由于叛徒告密,泄露作战方案,使得战斗失利,在撤退时一连教导员苗真等13名战士壮烈牺牲,71团政委夏荩卿小腿受到重伤,抬到当时夹皮沟野战医院抢救,但是由于伤情过于严重、治疗条件有限导致抢救无效而壮烈牺牲。
同年6月,以叛徒丁守仁为首联合永吉县国民党保安大队,偷袭八道河子和横道河子区政府,由于丁守仁非常了解地形,在激烈的突围中横道河子区长高位不幸牺牲。在1946—1948年,为解放桦甸的战斗中,先后牺牲了235名烈士。
当时桦甸共有匪患13股,1300多人,多数为政治性土匪,进行破坏行动,荼炭百姓,烧杀抢掠,惨无人性,为了歼灭这些土匪桦甸市开展了剿匪斗争,杨尚坤率领四支队,击遗安海峰匪队,攻打常山屯驻匪,又经过夹皮沟激战,在历时两个月的剿匪战斗中,江东地区的大股土匪被消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胜利成果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团参谋郑金森,营教导员李灿世等20余人英勇牺牲。
1974年初,为了开发山区资源,支援白山水电站,在桦甸县设立烟白线桦白段指挥部。桦甸至白山这段施工艰难,全线长77公里,海拔1470米,沿着松花江边打山洞,架桥梁,地形特别复杂,是块硬骨头。为建设白山电站,国家任务非常紧迫,铁路要求三年建成,当时条件和现在没法比,全靠人工,遇山开山,遇江架桥,也正因如此,圆满的完成了国家任务,但是也在烟白铁路上洒下了41位烈士的鲜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2020年7月沈阳铁路局来到桦甸对拟开通“长烟白”火车客运专线进行调研,桦甸有望开通长春至白山镇客运旅游小火车,这也将会更大程度上带动桦甸的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
1995年以后,牺牲的有(民兵连长)马洪凤、王晓东、2016年在黑龙江因救火而牺牲的消防兵李振涛烈士等。向我们伟大的消防战士致敬。
一列列墓碑仿佛整齐的队伍,依旧守卫着我们的祖国,守卫着这片曾经浸透了鲜血如今和平安宁的土地。英雄从未走远,我们从未忘记。
继烈士精神代代传,保红色江山永久固。桦甸市烈士陵园是一本凝聚民族精神和催人奋进的真实的“历史教科书”,是一座培养民众爱国主义情操的“铁血课堂”。红的山、红的水、红的风、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红色信仰焕新时代荣光。
2021年,奋进的中国迈上新的征程,奋斗的中国***迎来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百年风云激荡的红色岁月,桦甸这片遍洒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上,诞生了无数英雄先烈,经历了许多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件,书写了克难奋进的时代新篇,蕴含着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潮起潮落,沧海拾贝,这一切,白桦大地都以民族史诗的形式镌刻,刻进去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呐喊和呼吸,也刻进去山山而川,生生不息的串串足迹和幅幅掠影浮光。
今朝桦甸大地,百业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我们不会忘记,正是先烈们的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丽日朗天与幸福安宁。桦甸会永世铭记先烈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同样是在这块土地上,从历史的风尘中又走来一代奋发有为的少年,我们将牢记:“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学习先烈,不畏艰难;继承传统,勇于攀登;读书报国,誓作栋梁;振兴中华,再创辉煌。”
英雄无悔,英名永驻,忠魂不朽,丰碑永恒。
〔作者简介〕
王鹏,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四川散文诗学会会员,《吉林散文诗》编委,桦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桦甸人说桦甸》丛书总编篡,作品见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组织人事报》《河南文学》《井冈文学》《文苑?经典美文》等,所著文章分获国务院、《人民日报》社等国家省部级奖励多次。
古文文体。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shuì)、赠序、诏令、传(zhuàn)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十三类。现在我们按照这十三类大致谈谈各种文体的特点。
1.论辨类就是论说文,包括哲学论文、政治论文、史论、文论等。先秦诸子书,一般都可认为论文集。单篇论文则以贾谊《过秦论》为最早。论辨类或者是发表自己的主张,阐明一个道理(论):或者是辨别事理的是非,驳斥别人的言论(辨)。举例来说,《淮南子》是论,而《论衡》则是辨;《过秦论》是论,而《神灭论》则是辨。
2.序跋类是一部书(或一篇文章)的序言或后序。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有人认为《庄子·天下》篇就是《庄子》的序。至於《淮南子·要略》篇,《论衡·自纪》篇,《史记·大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更显然都是序言,它们都是在书的后面。《说文解字》的叙也在后面。后来像萧统《文选》等书,序文才移到前面。
3.奏议类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包括《文心雕龙》所说的章表、奏启、议对三类。《文心雕龙·章表》篇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较古的时候(汉代)四者是有分别的;后来逐渐变为没有多大分别了。此外还有疏、上书、封事。疏的本意是条陈(逐条陈说),封事是预防泄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对策(简称策),是奏议的一个附类。《文心雕龙·议对》篇说:“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这是应举时由皇帝出题目,写在简上,叫做策问;应举者按题陈述自己的意见,叫做对策。汉代晁错、董仲舒都以对策著名。
4.书说类包括书和说。书指一般的书信,说大多是游士说别国人君的言词。
5.赠序类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初,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做“序”。韩愈所作的赠序最多,也被认为最好。
6.诏令类是皇帝对臣下的书信。诏令和奏议本来都是书信,但因封建时代最高统治者被认为与一般人不同,所以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叫奏议,皇帝给臣下的书信叫诏令。
皇帝下达的文书还有“制”“诰”等等,这里没有必要细说。
檄(xí),是诏令的一个附类。它被用来晓谕、或者用来声讨罪恶。檄,不一定是皇帝发出的;有时候,也可能是敌国互相声讨,或者是所谓“讨贼”。由於封建社会很少正义战争,互相攻击的人往往是一丘之貉,所谓檄就往往是强词夺理,或者是捏造事实。
7.传状类是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是记述死者的事迹。传指传记,状指行状。传来源於《史记》《汉书》。拿《史记》来说,《项羽本纪》,《孔子世家》,《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等,都应该属於传(注:姚鼐以为正史的传不算传状类,所以《古文辞类篹》只收韩愈《圬者王承福传》、柳宗元《种树者郭橐驼传》等。那是错误的。)。“行状”又称“行述”“行略”“事略”等。行状本来是提供礼官为死者议定谥号或提供史官采择立传的。又,请人写墓志铭碑表之类(见后),也往往提供行状。有的行状实际上就是一篇很好的传记,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被认为是传状类的名篇(注:徐师曾《文体明辨》说:“逸事状则但录其逸者,其所已载,不必详焉,乃状之变体也。”)。
传奇小说,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等,可归入传状一类。
8.碑志类包括碑铭和墓志铭。碑铭的范围颇广。有封禅和纪功的刻文,例如秦始皇《泰山刻文》,班固《封燕然山铭》,韩愈《平淮西碑》等。有寺观、桥梁等建筑物的刻文,例如王简栖《头陀寺碑文》,韩愈《南海神庙碑》等。此外还有墓碑,这是纪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最后有铭(韵语)。封建时代大官的墓碑是树立在墓前道路(神道)上的,所以叫做神道碑,官阶低的则树立墓碣。碑碣的文体没有什么差别,只是碑碣本身的形制有所不同(注:《唐六典》卷四载碑碣之制说:“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碑首盘螭,碑座龟形),趺上高不过九尺。七品以上立碣,圭首方趺(碣首圭形,碣座方形),趺上高不过四尺。若隐论道素,孝义著闻,虽不仕亦立碣。”明代三品以上立神道碑。)。此外还有一种墓表,无论死者入仕与否都可以树立。墓表也是立在神道上的,所以又称为神道表。墓表一般没有铭(韵语)。
墓志铭(墓志)也是纪载死者生前事迹的,前有志,后有铭。它一般是两块方石,一底一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某朝某官某人墓志),安葬时埋在墓圹里,据说是防备陵谷变迁,以便后人辨认的,所以后来又称为埋铭、圹铭、圹志等。
9.杂记类包括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有刻石的;有不刻石的。刻石的如柳宗元的《永州韦使君新堂记》;不刻石的如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杂记文的特点是叙事,但唐宋古文家的杂记往往是叙中夹论;像苏辙的《快哉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是议论多於记事。
10.箴铭类是用於规戒的文章,大多是用来戒勉自己的。刘禹锡的《陋室铭》属於这一类。
11.颂赞类是用於颂赞的文章,一般是对别人的歌颂和赞扬。韩愈的《子产不毁乡校颂》属於这一类。
12.辞赋类近似於长诗,可以抒情,可以咏物。本书第十二单元将有专文讨论。
13.哀祭类包括哀辞和祭文。二者都是哀吊死者的文章,但祭文则是设祭时拿来宣读的。
诔,就内容来说,是在碑志与哀辞之间的。《文心雕龙·诔碑》篇说:“大夫之材,临丧能诔。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由此看来,诔就很像碑志,只是不刻石罢了。颜延年作《陶徵士诔》,就是叙述陶渊明的德行的。后来诔和哀辞没有多大的差别。
以上十三类有些类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就名称来看,有的是同名而异实:序跋的序和赠序的序完全不同;座右铭的铭和墓志铭的铭也完全不同。就内容来看,有些作品可能跨类。例如贾谊的《论积贮疏》虽属奏议类,但通篇是发议论,很像一篇论说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虽属赠序类,但通篇是说理,也很像一篇论说文。扬雄的《解嘲》,萧统《文选》把它归入“设论”类,《古文辞类篹》则归入辞赋类,因为就内容说应该属论辨,就形式说则应该属辞赋。韩愈的《进学解》是仿照《解嘲》的体裁的,《古文辞类篹》也把它归入辞赋类。
我们不能机械地看待古人这种分类,因为这种分类还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我们也不宜完全抹杀这种分类,因为这种分类还是有一些客观根据的。
下面我们再从用韵的角度来看文体。辞赋、颂赞、箴铭、碑志、哀祭,这五类一般都是有韵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韵文”。但是,有完全的韵文,有不完全的韵文。个别的也有完全不用韵的。五类用韵的情况又各有不同,所以必须分别加以讨论。
1.辞赋类是完全的韵文,从头到尾都是有韵的(注:赋的前头如有序,序文当然不用韵。)。所以古人往往把诗赋并称。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文选》也把赋与诗放在一起(赋在诗前),可见一向认为赋是接近诗的。姚鼐在《古文辞类篹序目》中说:“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这话不合事实。枚乘《七发》不完全用韵,正因为它不是纯粹的赋体。扬雄《解嘲》,韩愈《进学解》等,基本上是用韵的,只不过稍有变通罢了。
2.颂赞类也是完全的韵文。虽然有些颂赞也容许有序(散文),如柳宗元的《伊尹五就桀赞》,但是这种颂赞仍属韵文,因为韵语是全篇的主体。一般颂赞是没有序的,从头到尾都用韵,如韩愈的《子产不毁乡校颂》。
另有一种赞与颂赞的赞不同,那只是几句结论性的话,通常是四字一句,如《文心雕龙》每篇后面的赞。但是,这种赞也是从头到尾用韵的。
3.箴铭类也是完全的韵文。刘禹锡《陋室铭》一开头就有韵,而且是以“名、灵、馨、青、丁、经、形、亭”一韵到底。只有最后一句是不入韵的。
4.碑志类的情况稍有不同。封禅的刻文还是自首至尾用韵的。但是,纪功的刻文就不一定完全用韵,特别是唐代以后,碑文往往是序长於铭,也就是散文部分长於韵文部分。如韩愈的《平淮西碑》有大半篇幅是序。
墓碑和墓志铭的韵文部分更少(注:这是就唐以后的情况说的。《文选》载有任昉所作的一篇墓志,与此恰恰相反,那是一篇完全的韵文。)。一般情况是叙述占了大部分的篇幅,略等於一篇行状,最后才是几句铭。试举欧阳修《徂徕石先生墓志铭》为例。全文千馀字,最后只有七十八个字的铭:
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道之难行兮,孔孟亦云遑遑。一世之屯兮,万世之光。曰:吾不有命兮,安在夫桓魋与臧仓(注:桓魋(tuí),春秋时宋国的司马,曾欲杀孔子。臧仓,鲁平公嬖臣,曾阻止鲁君见孟子。)?自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
墓志铭的铭也有不用韵的,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但那是很少的例外。
5.哀祭类是接近辞赋类的。《古文辞类篹》把贾谊的《吊屈原赋》归入哀祭类,《文选》认为《吊屈原赋》是“吊文”,把它和“祭文”平列。祭文一般是完全的韵文,所以和辞赋是同一性质的(从语言角度看)。韩愈《祭柳子厚文》,除开头几句外,完全用韵。李翱《祭韩侍郎文》则自首至尾全部用韵。
祭文中长距离押韵,而且句子长短参差,这是宋人的一种风气。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可以作为代表。
祭文中也有完全不押韵的,这种情况极为少见。韩愈《祭十二郎文》便是一例。
祭文与哀辞(或诔)都可能有序。但是唐以后的祭文就不再有序;相反地,唐以后的哀辞一般都有长序。因此,哀辞在形式上近似碑志。
除了以上五类之外,别的文体也可能用韵。比如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就体裁说,是完全可以不用韵的,但其中却有韵语: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其中“违”和“归”押韵,“夷”和“知”押韵(也可以认为四字一起押韵,算是支微通押)。
此外,杂记中也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押韵的情况。试看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中的一段:
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於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其中“芜”和“涂”押韵,“丘”和“浏”押韵(虚字前韵),“出”(尺类切,读chuì)和“位”押韵,“舒”、“馀”和“隅”押韵,“仆”和“怒”押韵。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段: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倾。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其中“霏”和“开”押韵(不完全韵),“空”和“形”押韵(不完全韵),“摧”和“啼”押韵(不完全韵),“讥”和“悲”押韵,“明”、“惊”和“顷”、“泳”、“青”押韵(平仄通押),“璧”和“极”押韵,“忘”和“洋”押韵。这是自由式的韵文,它的押韵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受任何格律的约束,所以可以用不完全韵,可以平仄通押,可以不遵守韵书的规定(如“讥”和“悲”押,“明”、“惊”和“青”押,“璧”和“极”押)。其所以这样做,是使读者朗诵起来觉得有声调铿锵之美。
散文中夹杂着韵语的做法来源很远。先秦散文中就常常夹杂有一些韵语(参看本书第二册499-500页)。这种做法,是值得注意的。
万千书库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纪实文学 武侠小说 玄幻小说 世界名著 主题阅读 美文阅读
中外名家 侦探小说 科普作品 名家绘画 四大名著 百家讲坛 成功励志 教育书库 科幻世界
-
关于“桦甸市革命烈士陵园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之晴]投稿,不代表0429资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0429.com/cshi/202505-419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0429资源号的签约作者“之晴”!
希望本篇文章《桦甸市革命烈士陵园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0429资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桦甸市革命烈士陵园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桦甸市革命烈士陵园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