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基地建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基地建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鄂东南铜铁金矿集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依托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建设,由一个室内展示馆、一个电教室、一个队史陈列室、一个地质陈列室、一个岩心库、一个找矿勘查示范场地、一个科研基地网络平台组成。
(一)展示馆
室内展示馆和电教室位于大冶市七里界,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地质技术研发基地院内,展示馆布展面积约950m2;展馆设有多个板块,全面展示和铜绿山矿区相关的鄂东南地区地层、岩浆岩、矿产等特征,收集了本区及邻区地层、岩浆岩、矿石及围岩等一系列标本;收集了全国各地典型矿物、矿石、晶体标本,结构、构造标本;制作展板对鄂东南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矿产资源特征及湖北铜绿山找矿勘查关键技术进行了展示。同时,面向非专业人群,制作了科普展板,从地球的形成、生物演化、地学学说、地貌景观、地质灾害、化石、岩矿石观赏等领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展示馆布展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科普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是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扩大公众参与地质的理想科技场所。
队史陈列室、地质陈列室位于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队部大院内,全面反映了队上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就。展示馆布展内容丰富,融知识性、专业性、趣味性、科普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是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扩大地质公众参与的理想科技场所。
展示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一是,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勘查史、开发史,二是,鄂东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典型矿床,三是,勘探技术、成果展示,四是,典型岩矿石、化石、矿物标本陈列,五是,野外地质观测现象。
独具匠心的展馆构造,成就了五大看点:一是,主题鲜明的序厅,二是,绚丽多彩的图文展板,三是,琳琅满目的各类标本,四是,声情并茂的影像系统,五是,野外地质观测剖面。
看点之一:主题鲜明的序厅,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鄂东南地区卫星影像图,反映了鄂东南地区地理地貌、交通位置,主要矿产资源产地的分布。
看点之二:绚丽多彩的图文展板,它们再现了地质工作者艰难曲折的勘探历程和辉煌成就,重点介绍了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勘探开发史、鄂东南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典型矿床特征、铜绿山矿床关键勘查技术研究成果和应用示范成果。
看点之三:丰富的普通地质知识,通过一幅幅图版,向公众展示了如何认识地球、地球的身世,地球的构造、地球及生物演化、地质灾害的种类、化石的形成与种类、宝石及分类等,让大家在参观之余,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有无限的遐想,关注地质环境与人类生活的深刻关系。
看点之四:丰富的岩矿石、矿物、化石标本。观众通过展示馆内陈列的近千块标本,可以了解鄂东南地区的地质演化历程,主要的矿产,了解湖北省内其他地区的典型矿产;可以了解在地球演化历程中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还可以了解自然赋予人类的各种财富。
看点之五:声情并茂的影像系统,该系统播放的影视片,生动地介绍了鄂东南地质演变和成矿过程,声情并茂,是一部视觉效果极佳的科普教育影片;该系统预留输出接口,为今后增加影视资料提供方便。
看点之六:野外地质观测典型现象,数十年来,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发现了众多的野外地质现象,它们不仅为地质勘查提供基础资料,也是技术培训的理想课堂。
展区分布及展示内容为以下5部分。
1.序厅
布展内容:鄂东南地区卫星影像图,反映了鄂东南地区地理地貌、交通位置,主要矿产资源产地的分布;两块标本,分别是铜绿山铜铁矿、鸡冠咀铜金矿矿石标本,反映了鄂东南队建队以来的成果,反映了鄂东南地质人的自豪与荣光。
2.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勘查开发史
布展内容: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勘查历程、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开发史。
3.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布展内容:鄂东南地区地层、鄂东南地区地层序列、鄂东南地区控矿构造、鄂东南地区构造、鄂东南地区岩浆岩及分布、鄂东南地区岩浆岩期、阶段、次划分表、鄂东南物探异常图、鄂东南化探异常图等。
4.鄂东南矿产资源及典型矿床
布展内容:鄂东南矿产基本特征及鄂东南成矿模式、大冶鸡冠咀铜金矿床、大冶铜山口铜钼矿等。
5.找矿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板块
布展内容:湖北铜绿山铜铁矿矿床特征、湖北铜绿山铜铁矿找矿关键技术集成、湖北铜绿山地区航磁化极ΔT平面图、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大比例尺重磁综合成果图、化探信息盲源分离技术、关键勘查技术应用示范典型案例(许家嘴普查区)。
6.科普板块
布展内容:认识地球、地球的构造、地球及生物演化、地质灾害、化石的形成与种类、宝石及分类。
(二)岩心库
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占地约15亩,存放有各类岩矿心近20万m。
(三)专业技术设备
具有野外科研、室内研究的基本科学仪器和设备条件。地质、测量、物探、钻探、测试各类设备齐全,并有专人管理和维护。
1.钻探设备
近年来,为满足深孔岩心钻探要求,国内深孔岩心钻探设备发展迅速。目前,我国1500~2000m深的地质岩心钻机较多采用XY-6立轴式钻机,2000m以上钻孔采用XY-8型立轴式钻机或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主要采用黄海探矿机械厂生产的XY-44、XY-6型钻机。
2.物探设备
湖北省物勘院拥有世界上较为先进的V8电法工作站、EH4电剖面仪、高精度CG-5重力仪等高精尖仪器设备,利用该仪器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和瞬变电磁(TEM)探测新技术进行深部隐伏矿寻找。采用轻便坚固的采集系统、GPS同步系统和无线网络技术,使V8复杂的山区施工变得简单方便,野外施工无需对钟同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尤其适应湖北省东部地区矿业开发程度高、人文环境复杂的野外施工环境。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拥有DZD-6A激电仪、DJS-8激电仪和JGS-1 B智能工程测井系统。
3.测绘设备
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拥有GPS530型GPS流动站、激光立井指向仪、SMART2100静态GPS、徕卡SR530(1+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等多种测绘仪器,可提供精确的测量服务。
4.测试设备
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拥有CS878A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WFX-3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3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TU-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AFS3100原子荧光光谱仪、PE2100等离子体光谱仪,OLPAS显微镜,可提供岩矿测试服务。
(四)路线及路线设计
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基地展示馆(鄂东南队地质技术研发基地内)—铜绿山铜铁矿—4线剖面—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五)典型野外地质现象
以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为重点,对鄂东南典型矿区进行野外补充地质工作,观测点分布在铜绿山矿区及周边,选择了两条典型剖面(下三叠统大冶组、中下统嘉陵江组地层剖面,铜绿山矿区4线标准剖面)和一处典型地质现象组织地质人员进行野外观测和建标。
找矿勘查示范场地位于湖北铜绿山铜铁矿矿区内,经建标,可为勘查技术研究提供标准解译剖面。
1.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中下统嘉陵江组地层剖面
剖面位于矿区南2.5km,狮子山—马叫地区,位于接触变质带上,出露较好,层序较清晰,为大冶地区有代表性的剖面。根据岩石的颜色、层厚、成分及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两组7个岩性段38个小层。
2.铜绿山铜铁矿区4勘探线剖面
位于矿区内,为反映Ⅺ、ⅩⅢ号矿体的主干剖面,剖面工作程度较高,由16个钻孔控制,反映了自地表向下1580.24m的地质情况,剖面对岩体、大理岩、接触带及其蚀变、矿化、矿体均有较好地反映,基本能代表铜绿山矿床的产出特征。此次对勘查线剖面进行了重新测量,并建立了野外标志。通过典型剖面建标,为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示范提供基础。
3.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内Ⅶ号矿体露头
矿体位于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内,反映矽卡岩成矿作用和蚀变分带。此处从南向北依次出露斜长石化石英闪长玢岩、矽卡岩、含矿矽卡岩(铜铁矿石)、矽卡岩化大理岩、大理岩的分带,地质现象清晰,目前已纳入保护。
生态园中的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要怎样规划?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全文」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
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制订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基本建设计划。制定完善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研究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评估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创新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突出信息化、时代化、体验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社会化,推动由数量与规模增长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向提升科普能力与水平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发挥自然博物馆和专业行业类科技馆等场馆以及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科普资源集散与服务平台作用。大力推动虚拟现实等技术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的应用,以“超现实体验、多感知互动、跨时空创想”为核心理念,研发可复制、可推广的虚拟现实科技馆,生动展现科技前沿。推动中西部地市级科技馆、专题行业科技馆建设。推动建立科普标准化组织,完善科技馆行业国家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开展科技馆评级与分级评估。建立健全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提高科技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等与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拓展科普活动阵地。充分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强化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林业、地震、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海洋馆、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地震遗址遗迹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
——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充分发挥天文台、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推动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分工:由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文物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参加。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任务:
——研究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以及技术标准、规范。
——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大幅提升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
措施:
——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推动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普社会资源的功能。
——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成立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科普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科普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规范。依托科普机构、科研机构、产学研中心等建立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推广,增强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展科普创作和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产品转化,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
——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有利条件,发挥集成效应,通过竞赛、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鼓励建立科普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组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传媒集团等科普龙头企业,形成科普产业集群,实现集约发展。搭建科普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力度。
分工:由科技部、中国科协牵头,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文物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
——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能力。
措施:
——完善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的政策研究,推动制定科普学科发展、科普专业设置、科普人才评价标准、技术职务等相关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深入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总结推广经验,加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从业者为重点,围绕科普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等,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扩展新视野、提升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科普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作用,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深入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结合科技教育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员全覆盖。发挥民族院校的作用,加强双语科普人才培养。结合各类社区科普设施和活动,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作用,结合职工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各类科普活动,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分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文物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参加。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国务院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和本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国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方案。要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进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
(二)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与地方政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继续落实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科普任务,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完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时普及。中科院、工程院的院士专家带头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定期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全国科普统计工作,客观反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论研究,把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素质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评估方法,适时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第三方评估。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加强科普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三)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长远发展规划,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合理分担科普财政投入。中央财政根据财政状况,继续支持对地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关的转移支付。地方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对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6年,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做好“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17—2020年,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启动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长远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总结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
;什么是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生态园中的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要怎样规划?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通过在园区内建设农业博物馆、展示厅等,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时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及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把园区规划成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培训基地以及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进一步营造旅游产品的精品形象。
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发展是相统一的,旅游科普是观光农业和农业科普的统一产物。旅游科普是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开发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的新兴科普类型。它的引入将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缓解我国农业科普客体过多的沉重压力,为我国农业和科普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中国科协办公厅文件
科协办发普字[2002]25号
近年来,各级科协组织以及有关部门、企业不断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运行机制,在农村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这些基地以示范的方式普及农村先进技术和农业新成果、新品种,传播现代农村科技信息以及先进管理方法,成为提高社会公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带动农村群众科技致富的重要载体和科普设施,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显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中国科协办公厅于2002年2月4日发出《关于推荐和评选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02]1号),各单位根据《通知》的要求,认真组织推荐,经专家评审、并将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中国科协现决定命名"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8个基地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同时颁发证书和牌匾。希望被命名基地的单位再接再厉,巩固现有的成果,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为农村科普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各基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基地建设的科学性,选准、选好有较高科技含量、市场适应性强的示范项目,突出基地的科技优势和创新优势;要注重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始终把提高社会公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带动农村群众科技致富作为基地的核心任务之一,突出基地的科普优势;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搞"形象工程",使基地实现真正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兴办各种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进一步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地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各级科协和学会要加强对基地科普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积极为基地提供相关技术、品种、成果、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基地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各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联系;加强对开展科普工作成效显著的基地进行宣传报道,及时总结推广交流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同时,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竞争和淘汰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对不能达到条件的要限期整改,仍不能达到条件的要取消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称号。
中国科协今后每三年组织一次评选活动,对开展科普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基地将给予表彰。
关于“基地建设”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称晨]投稿,不代表0429资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0429.com/cshi/202501-201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0429资源号的签约作者“称晨”!
希望本篇文章《基地建设》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0429资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基地建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基地建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鄂东南铜铁金矿集区野外科学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