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第一次引入异域服饰发生在什么时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第一次引入异域服饰发生在什么时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一次引入异域服饰发生在什么时候:1909年。
扩展资料:
1909年,当俄罗斯芭蕾舞团首次在法国巴黎演出时,他们的异域服饰曾在时尚界引起一阵潮流。尤其是舞团中著名的舞者尼金斯基,他的身体被颜料涂成蓝色,穿着一条十分亮眼的长裤。
时装设计师保罗·波烈因此受到启发,在自己的设计中添加了更多的异域颜色和东方元素,设计出头巾、羽毛饰品、日本和服以及哈伦裤。受此影响,众多设计师开始尝试使用民族印花。
20世纪70年代,全球旅行越来越便捷,不同国家文化在时尚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1976年,伊夫·圣·罗兰设计的俄罗斯系列成衣令人印象深刻,该系列包括夸张的农夫靴、披肩和摇曳的长裙等单品。
日本设计师如三宅一生和山本耀司的设计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尚界,他们采用了包裹和多层叠加的设计,体现了优雅的东方风情。里法特·沃兹别克则将北美印第安风格的羽毛和华丽装饰融入到设计中,服装上的印花借鉴了土耳其伊兹尼克地区彩陶瓦片的纹样。
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也在不停地吸取和借鉴全球各地文化的精髓。加利亚诺的自有品牌设计体现出各种文化的混搭,闪亮串珠的衣领灵感来自马萨伊文化,裙装和宽大的和服袖口灵感来自日本。加利亚诺的设计展现出他周游世界、采集各地文化的历程,让各种风格的美交汇,将繁复华丽的设计带到了时尚T台。
西域舞姬服装叫什么
异域风情服装。西域舞姬服装叫异域风情服装。西域,是指汉朝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
古代活人是如何佩玉的
60299408,那里是后台~给你锻炼用的~
我Q931059044,有问题可以来问我
茗风 举杯邀明月 迎风起舞 琴乐合之
巳月○念醉柔
——————落花流水共添悲
扶苏氏闺皖 。 念氏醉柔
初夏。风凉。夜
似触非触 月高挂 。 宛鹊阁
谁人一曲调心弦,——————
粲雪○扶苏闺皖 19:51:06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今夜的帝都热闹非凡,夜幕无声地铺开,而茗风早已是宾客满座。
楼下喧嚣满堂,不由颦眉。执笔细细画眉修容,望向镜中自己,不由一愣。现在胭脂轻敷,锦衣绣裙,一番飘曳的旖旎,娇嫩的颜色,倒称的自己别有几分娇美,少了几分妖媚。
着了一身滚雪细纱上衣领口和广袖之上均用银丝绣着淡雅西施粉。上好的烟罗芙蓉织锦罗绸抹胸透着主人的好身材。飘逸的妃色长裙,盈盈落落得撒下,正好盖住脚尖,群身悉数用藕荷色的丝线绣着暗花,乍眼看去,像是蒙了一层云叆一般,腰间系一条淡鹅**的腰带,也细细密密的绣满了柔嫩的胭脂香,朵朵花卉,含苞待放,叫人心情刹那愉悦起来。
一头秀发但用鸾蝶银步摇绾作流霞发髻,三支玉鸦钗侧隐于发间,钗朵精妙,巧夺天工。白玉为镊,摇摇晃晃,迷离不清。芙蓉雪柳作阖采,额心的碧钿,翠绿欲滴。玳瑁耳环,艳不可言。
将眉笔一搁,转身见侍候在一旁的黍离,嫣然一笑看我现在如何?
这一笑弧度极好,一分未多、一分不少,眉梢随之轻轻一带,即便是最普通的姿态,都仿佛回眸万转。明明万种的风情,却隐约素雅脱俗。
款衣翩然,眸间一份如雾的迷蒙,却在一片纸醉金迷间仿佛凭空绽放的一朵出尘轻莲。一身锦衣,却反而衬托出颈间的玉白,纤指轻提了裙摆,莲步徐动,仿佛有一层风,徐然绕在她的身边。
黍离这时候才仔细看了主子。素净的面容,却是施妆极好的底调。身段窈窕,语笑嫣然。眼前之人却是含笑而立,目色间带一份盈盈,有些勾魂。少了几分狐媚惑人,却倍加惹人怜爱,不由看痴,喃喃道主子自然是美的
粲雪○扶苏闺皖 19:53:22
突然挂起了一个极为妩媚的笑容,淡笑不语。取过桌上的酒杯,轻轻在黍离的杯沿上碰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送到嘴边,杯中的液体就带着妖冶而迷离的酒红色滑入了红唇。放下酒杯,无视黍离疑惑的目光,红唇轻启,嘴角仍是魅惑而动人的笑意,轻柔的声音仿佛海妖的吟唱一般黍离,喝了酒和我去宛鹊阁,可好?
巳月○念醉柔(1020079055) 19:57:24
月夜笼了三世情缘,清也非清,怨也非怨。更深露重。品竹色芙蓉绣锦罗衣,澹澹玉楼春曳地长裙。流苏摆尾,玉搔头吊朵流云发髻,渲染了一派妃色。双凤牙梳细梳着肩上的青丝。唇边迤逦妖娆,明眸皓齿。
苍茫华服,惑了千万眸子,风情掩不住妖娆。风尘是前世情劫,还是三生石上服下的那碗孟婆汤换了别样。似水流年,如花美眷,终是落得一身脂粉。江南烟雨楼阁,桥畔含情凝望,许下三世诺言,呵。命运弄人,通透玉盏再也照不出素净的面容,纵使同地相见,可否还能相认? 罢了,你绝世才情,多少女子慕名,而我亦不过是烟花女子,无情无义,无牵无挂。
早是坐了宛鹊阁内,隔了喧嚣。唇边迤逦,清酒一杯,染了指尖豆蔻点点,自是妖娆不可言喻。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0:03:50
斜倚着云母屏风,左手执一把檀木黑扇,团扇面上画着繁华的芙蓉花,随着手腕的翻飞,有金光闪动,扇下还坠着银穗,分外妖娆。扇柄都是由碧玉紫翡翠制成,扇面是由天山常年食雪莲的冰蚕的丝制的,还有上面荧荧闪动的芙蓉花也是嵌晶石,更别说扇下坠着的还是令人眼痴的东海明珠,就这一柄扇子就抵上这满堂许多人的身家。百无聊赖的拨弄着手下的流苏,抬眸,喝下的酒精已经在体内发酵成醉意,彼时微眯着眼睛嘟哝道怎么,念妹妹不喝一杯吗?漫漫长夜,百无聊赖呢,不喝一杯,时间如何磨掉呢?
巳月○念醉柔(1020079055) 20:10:04
流转低吟千百回,终是不改。黏黏糯糯的茯苓糕,罗玉盘,却耀出清光泠泠。才展笑靥,皓齿隐约,拂过指尖的豆蔻色染,案上勾勒出一弯明月,抿了唇。扣了扣桌面醉人不醉心,不喝也罢。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0:12:11
眯起细长的眉眼,眼波流转,在伊人身上妩媚地转了三转后,掩口一笑,婷婷袅袅地转身向外走。空留下软软的声音扫过伊人的耳边妹妹太清醒了,该有多难熬。还是喝醉的好,起码日子一晃就过去了。也罢,既然不愿喝酒,不若陪姐姐吹吹夜风。
巳月○念醉柔(1020079055) 20:16:20
凝眸,欲语还休,转了个身。依旧懒散,却是瘫倒了芙蓉塌。何为醉,何为不醉,怕是似醉非醉,落得空梦一场,才难受呢。若是这番,可是苦了姐姐,罢,熬过今日还明日,醉又何妨。言轻轻,扶盏而饮。丝丝凉意穿过胸前,指尖轻点唇边零散的酒香,沾湿了裳袖。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0:17:15
妩媚地飞了一个媚眼给明扬,掩口笑道好妹妹,就知道你心疼姐姐。
忽而,清丽的脸上,两弯细心修过的柳叶眉轻轻蹙起,红润的小嘴嘟着,似乎受了打击的样子。可惜了,那么好的夜色,该迎风而舞的。
忽而,好看的眼睛又弯成月牙一样,似乎连那长而上翘的睫毛都一抖一抖着表达着期盼。扬起了魅惑的笑意,暗夜中的声音越发的动人。不若妹妹奏一曲来应应景,姐姐知道妹妹奏的乐是极好的。
巳月○念醉柔(1020079055) 20:26:14
垂首一笑,打趣道姐姐可别再看醉柔了,再看醉柔可就要陷了进去呢。整了整身子,琳琅叮当响,半躺半倚,轻摇手中团扇,捋了捋扇坠儿。调笑有曲子嘛,自然是要有美人儿舞得,不然这才叫可惜呢。姐姐说是不是?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0:30:08
看了伊人一眼,忽然笑了,声音轻轻的,懒洋洋地摇着团扇。红色的丹蔻在烛光下一如妖异惑人的红唇一般晶莹那是自然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0:31:59
带着慵懒笑意,缓步移至伊人身边。极为熟稔的借着酒意开口问道妹妹要弹什么呢?姐姐好奇呢
巳月○念醉柔(1020079055) 20:35:47
聂啜了半晌,仰首对望。笑声惊了檐上的鸟雀嗯……伊扣弦?还是姐姐决定罢了,醉柔只弹便是。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0:38:27
闻言愣了一下后突然冲伊人笑了,笑得妖冶如同**花一般。
顿了顿,明眸一闪,似笑非笑地瞅了伊人一眼道不若我跳幽兰给妹妹看?
言罢,迈着莲步,回头冲伊人妩媚一笑
巳月○念醉柔(1020079055) 20:41:25
撑着螓首,起身,步摇三晃。姐姐请……
却命人取来了她屋内的瑶琴,眉梢染意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0:42:58
莲步款款,足下风清,只落了背影给伊人,清清落落的身形,仿佛一朵不染杂尘的莲。
回首,含笑盈盈一礼,修长的柳眉舒展地落了,莞尔笑起。纤薄的丝衣,随着动作微微露了些春光。可惜主人却毫不在意,依旧巧笑熙然,一时叫人晃了眼。颔首,示意伊人开始奏乐
巳月○念醉柔(1020079055) 20:43:43
试弦起音,抬眸,笑意更甚,音止。璀眸灿烂,却也不开,拨弄着发梢的流苏,轻响。好琴,姐姐可真是大方。这架好琴,怕是醉柔给糟蹋了……
案上一瑶琴,明月逾时醉清风。一泻千里,琴音哀愁伤感中自由一番缠绵之意。扯了扯唇角。止弦,指尖莫过琴弦,侧首挑弦,便如铮铮,却弦未断。扶弦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0:47:38
但见吾长眉轻扬入鬓,一双星眸,眼在笑,却透过那柔美的笑看尽世间的丑陋。眼波流转间,冰冷濯然,无喜无悲。扬起如画的笑靥,酥媚入骨,却如不显妖艳做作。然,那笑确是清冷疏落的。乍一看,似是茫茫雪地里的一支红梅,美则美矣,泠泠逼人,只可远观也。
满头青丝但用鸾蝶银步摇绾作流霞发髻,三支玉鸦钗侧隐于发间,钗朵精妙,巧夺天工。白玉为镊,摇摇晃晃,迷离不清。芙蓉雪柳作阖采,额心的碧钿,翠绿欲滴,艳不可言。闻言,轻笑,婉言道我看这琴在我这是明珠暗投了呢。
丝竹管弦,音律像在诉说着愁肠百千,纠纠缠缠,恩恩怨怨,不眠不休。吾缓缓上前,足尖一点,借助轻功腾空,在空中广袖一展,袖中紫绫飞出。身形却于空中翻旋三圈,紫绫随着身形旋转舞出盘旋而上之势。忽又双臂大张,腕间用巧力,舞得紫绫缭绕,变幻多姿,叫人目不暇接,方稳稳落地,舞姿绰约。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婉转轻唱,音若黄鹂,纤细如竹,孤高如雪,就着轻曼的乐声,正娓娓唱来。乐入高潮,紫绫在空中飞舞,纷繁错乱地交替,脚尖踮起,周身旋转,那冰蓝色的群摆在地上滑过,顿时色彩涣乱使人眼花缭乱。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歌声曼丽秀雅,背影影绰,空灵的嗓音悠悠,身形舞动如行云流水。忽而将紫绫抛于红梁之上,纤手紧握,运气而上。又将紫绫互相交缠打结,旋身跃于其上,轻轻摇荡。翩若九天仙子,漫步云端,湖碧曳地望仙裙随风四散而飞。犹若仙子绝尘之姿。但闻得琴音渐息,纵身一跃,单脚勾住紫绫,一手紧缠紫绫,俯瞰着众人,借力盘旋场周,歌声悠扬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唱到最后一句,紫绫缓缓收回,悠然落地,旋舞于花团锦簇的莲台之上,曼舞如蝶,广袖如虹。
巳月○念醉柔(1020079055) 20:59:55
续乐,衣衫飘渺。一奏一章,三许扬袖,碧色芙蓉,皓腕玉镯。晚风来急,那人儿笑意越妩媚。该是怎样女子,才赢得天赐予这番容貌。乎急呼紧呼慢,兰花亦是正盛。婉转流音,四携君子兰。高漩半空,盛如惜华。倒弦,弦音愈慢。音止,弦止,形止。一奏,一舞,夏夜星斗。深谷幽兰,清芳自足。
舞尽繁华、即便一朝梦,亦是一朝繁华。
起身,抚弦一音,最后一末音,落幕
扬袖,音止风不止姐姐……醉柔有幸观吾何德何能,可谓不枉此生!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1:03:06
琴声仿佛依旧在耳边,伴着犹如喃喃自语的轻唱,衬着女子在月下微微荧然、泠泠淡淡的姿态。忽而想起昔日看到的诗句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如画般的脸上淡然而笑,羞煞群花。如葱玉指缓缓地,细细地划过脸颊,紫绫忽而从袖中抛出,骤然下腰,较好的腰身,完成不可思议的弧度,动作利落干净,恰似一朵怒放的兰花。紫绫拂过脸颊,轻柔地盖住双眼,静默,不语。自教习师傅那里学来的本事此事被施展的淋漓尽致,似乎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如此的夜色,如此的乐。
粲雪○扶苏闺皖(931059044) 21:05:03
未施粉黛的脸上泛着淡淡的嫣红,俏态横生。一双凤眼半眯起来,月光下媚眼如丝地流转着波光。凤仙蔻丹的甲掩了眼,轻笑起来姐姐又何尝不是呢?这样的乐,人生在世,听一次,已是莫大的幸福
PS:玩的~非正式
古典芭蕾与现代芭蕾的区别?
统治阶级都有佩玉,佩有全佩(大佩,也称杂佩)、组佩,及礼制以外的装饰性玉佩。全佩由珩、璜、琚、瑀、冲牙等组合。其组合方式,宋以来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考证和推测,由于佩制失传已两千余年,至今仍难以定论,郭沫若先生考证了1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出于洛阳金村,全长约42厘米的战国金链舞女士玉佩,它以金链贯穿玉质舞女及璜、管、冲牙等组成佩饰。两舞女短发覆额、两鬓有盛鬋,衣长曳地,博带,各扬一袂于头上作舞。冲牙为双首龙形,佩末端悬龙形双璜,此佩可挂于颈部垂于胸前。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人制器偏重保守,而玉佩尤关于礼仪,举凡奇风异俗必不易采入。此玉佩以蜺龙为冲牙双璜,足征其保守;而以长袖盛鬋之舞姬为双珩之饰,尤足证此种习俗必已成为礼节而失其奇异者也。”(《金文丛考》“释亢黄”)。战国全佩在河南辉县也出土过两件,于玉瑗上悬挂左右两个珩,左右珩下各挂一个璜,中央从瑗上直接悬挂一个冲牙,垂于珩和璜之间。以上出土的全佩,与《三礼图》等书所画全佩形制并不相符。1992年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出土的整套玉佩,与《三礼图》所述差距更远,说明儒家关于服装礼制的论述,很多主观成分。请采纳
古典芭蕾
和芭蕾特别有关系的国王是法国路易十四(1638-1715年),他五岁便成为国王,12岁就在宫廷芭蕾中扮演角色。他是个热心的舞蹈者,在他统治的早期,使"宫廷芭蕾" 达到了它的全盛。
路易十四聘请了一些当时最著名的作家、音乐家和艺术家为他设计和装饰宏伟的场面。1661年,路易十四任命他的舞蹈教师、宫廷芭蕾的总管和彼埃尔·博尚创办皇家舞蹈研究院,博尚任院长。他们收集舞蹈资料、采集民间舞和民间传说、制定了芭蕾规范和考核标准、统一了芭蕾动作术语并大力推广,这些术语一直沿袭至今,现在各国都还在采用法文的动作术语。舞蹈研究院还出版了原始的舞蹈场记和舞蹈理论著作。在帮助宫廷芭蕾创作的国王艺术侍从中有意大利人琼·巴普蒂斯特·吕利和皮埃尔·比彻姆斯。吕利作为舞蹈者开始其艺术生涯,但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很快便赢得国王的首席小提琴位置;比彻姆斯成为国王的舞蹈老师。到1672年,这两人负责把歌唱芭蕾搬上舞台。现在这些歌唱芭蕾变成了巴黎皇家音乐研究院的标准节目。在剧院上演歌唱芭蕾作为招待会最常见的形式,并保留了半个多世纪。
1670年路易十四突然对"宫廷芭蕾"失去了兴趣(这是否与法国历史上的"铁面人"有关--传说铁面任换了另一个路易十四)。由于国王不再跳舞,整个舞蹈界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变化。那些羽翼丰满的职业舞蹈们为了生路,从宫廷走向社会,他们开始专门演出芭蕾,渐渐的也能够在舞剧中扮演主要角色,他们更加专业化了,并且将芭蕾从宫廷转到剧院。路易十四对芭蕾失去兴趣,在客观上也促使了芭蕾的发展。 1671年,他设立皇家音乐研究院(也就是今天的巴黎歌剧院),它也成为了芭蕾的中心。为了对专业舞蹈演员进行培养,又在1713年皇家音乐研究院内建立了一所舞蹈学校,成为培养舞蹈人才的基地。
以上期间,男子是芭蕾的主角。在早期的演出中演员仍戴着面具,女的角色往往也由男演员扮演。 演出时,男演员的服装是宫廷礼服和长裤,女演员是笨重的长裙。两者相比要完成芭蕾中越来越复杂的舞步,男演员就容易多了。但在1730年,一位有西班牙血统的女演员叫玛丽·卡玛戈,她平时训练特别刻苦,偷学掌握了男子的许多技巧和整段舞蹈。为了能显示她的技巧,她将裙子缩短至能露出脚踝的高度。在1730年的一次演出中一位担任主要角色的男演员误场了,卡玛戈毅然挺身补台,替他圆满地跳完了这段舞蹈,这一壮举一改世俗对女子的偏见,为女演员争得了地位。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赞扬她说:卡玛戈是第一个象男子一样跳舞的女舞蹈家。与卡玛戈同时代的玛丽·萨莱在芭蕾中同样也有特点,她不靠精湛技巧,而是靠演技和表情能力。在1681年,四位芭蕾舞女演员参加了吕利的歌唱芭蕾《爱的凯旋》的演出;至18世纪初,女舞蹈演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整个18世纪男性仍然是更重要的角色。其中最著名的男演员是加埃塔诺·韦斯特里斯(1729-1808),他生于意大利,非常自负,名气很大,绰号叫"舞蹈之神"。他的儿子奥古斯特(1760-1842)继他之后,成为法国和整个欧洲的舞蹈明星和大众英雄。
称这个时期为"古典芭蕾",是他受到了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莫里哀就为芭蕾写过不少剧本。芭蕾此时已和歌曲、对白、杂耍等分开,成为了独立的艺术形式。
现代芭蕾
今天人们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基本是以20世纪初发生的现代艺术思潮对芭蕾的影响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的以遵循芭蕾原有程式规范和风格特征的作品,无论是舞剧还是小型作品,都可以说是古典芭蕾;而近代产生的许多芭蕾作品,或在题材选择上有别于以往的选材范畴,或在形式上进行了发展创新一一 从生活中提炼了动作语言,或从其他姐妹舞种吸收借鉴了舞蹈语汇和表现手法,形成区别于古典芭蕾的风格样式,这便是所谓"当代芭蕾"、"现代芭蕾"。 属于题材变化的如《红色娘子军》,描写的是中国30年代的故事,所以标示为"现代芭蕾舞剧"意指反映现代生活的舞剧。题材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也带来形式的变化,《红色娘子军》吸收了部队生活动作和中国民族舞蹈素材;依戏剧内容而有较大突破。根据现代审美观念对动作组合进行一些变形处理.
对原有的传统芭蕾形式进行上比较大的发展变化的芭蕾作品,当属运用交响乐编舞的"交响芭蕾"(如《小夜曲》、《协奏曲》等),和吸收现代舞的编舞方法与技巧、动作的作品(如),还有 (包括服装的变化,更简洁更简便以至只着舞蹈练习服上台) 。
世界芭蕾舞发展概况
宴会芭蕾
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极力模仿古希腊的艺术风格。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里,为庆祝米兰公爵和西班牙阿拉贡公主伊达贝尔的婚礼,演出了《奥菲士》。当时的表演形式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比如模拟狩猎的表演开始以后就吃野猪肉;海洋、河流神灵出场开始吃鱼。然后,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宫廷芭蕾
随着意大利贵族与法国宫廷的通婚,意大利的“芭蕾”演出被带入法国,1581年,在亨利三世皇后妹妹——玛格丽特的结婚庆典上演出了《皇后的喜剧芭蕾》。当时没有舞台,观众坐在三面墙壁的两层楼廊里。国王和显贵们坐在坛台上,表演则在大厅的地板上进行。编导者博若瓦叶就是受聘于法国的意大利人。内容表现女妖西尔瑟如何征服了阿波罗,但不得不向法兰西国王陛下屈服。表演是戏剧、音乐、舞蹈、朗诵、杂技的混合体。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法国芭蕾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路易十四本人喜爱舞蹈,并受过良好训练。15岁即参加宫廷芭蕾《卡珊德拉》的演出,扮演阿波罗神。
情节芭蕾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深刻地影响着法国芭蕾的发展。它的革新思想表现在反对把芭蕾当作供贵族消遣的装饰品,要使芭蕾象戏剧一样,表现现实生活,提倡芭蕾要有社会内容和教育意义,这就是“情节芭蕾”产生的时代背景。诺维尔代表了欧洲芭蕾革新的主流,集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民主主义精神,他在《舞蹈和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他对芭蕾的革新主张。诺维尔的学生——让·多贝瓦尔所创作的舞剧《无益谨慎》至今还在上演,成为当代各大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浪漫主义芭蕾
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方面都经历了一个灿烂辉煌的阶段。《仙女》、《吉赛尔》、《爱斯梅拉尔达》、《海盗》等舞剧的产生,造就了一批芭蕾人才,如佩罗、布农维尔、塔尼奥尼、艾尔斯勒等。这个时期的芭蕾特点概括如下:
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反映一种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一种追求超越尘世的对另一世界的情趣,或以死亡摆脱对现实的失望,或以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代替对生活的愿望。其中代表作有《仙女》(1832)和《吉赛尔》(1841)。《吉赛尔》汇集法兰西风格,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顶峰,此后逐渐出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现象。
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重大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在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一种诗意轻盈的风格。
浪漫主义芭蕾的黄金时代极其短暂,从19世纪30——40年代,仅仅10多年就出现停滞枯萎的局面。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芭蕾的中心逐渐移致俄国。
俄罗斯芭蕾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俄国肩上。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塔利奥尼父女、佩罗、圣·莱昂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布农维尔的学生约翰逊(在圣彼德堡)和布拉斯(在莫斯科)的教学活动,向俄国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俄罗斯舞派。在剧目建设上,玛蒂帕和伊凡诺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柴可夫斯基通过《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实现了舞剧音乐的革新,使音乐成为舞剧中塑造形象、叙述事件的基础,启发和丰富了舞剧编导的舞蹈交响化的思想。《天鹅湖》第二幕达到了舞蹈诗的高峰,被奉为交响化舞蹈的范例。以后又有格拉祖诺夫写出的《雷蒙达》(1898)、《四季》(1900),这些作品在继承浪漫主义芭蕾传统的同时体现了俄国现实主义传统。
20世纪初,俄国芭蕾已在世界芭蕾舞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保留剧目,表演风格和教学体系,也涌现了一批编导和表演人才。此后,一批俄国芭蕾舞界的年轻人要求革新、探索新的表演手段和发展道路。戈尔斯基和福金就是他们的带头人。福金的革新思想不可能在帝国剧院内实现,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国外为佳吉列夫芭蕾团排练上演的。佳吉列夫从1909年起连续3年组织俄罗斯演出季,并于1913年成立以蒙特卡罗为基地的永久性剧团——“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团”,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影响巨大,把由俄国保存的古典传统剧目送回欧洲,促成欧洲芭蕾的复兴。该团解散后,它的成员流散欧美各国,利法尔在法国,德瓦卢娃在英国,巴兰钦和福金在美国,对各国芭蕾复兴或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芭蕾
1929年末,利法尔成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常任舞蹈编导和主要舞蹈演员,一直到1958年离开,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改革,例如废除了赞助人可以在芭蕾演出之前到后台去与舞蹈家们闲聊有一个世纪的古老权利。还有每周举行一次开幕式。1932年重演《吉赛尔》时,利法尔饰演阿尔伯特,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法国两大编导家,罗朗·佩蒂1965年根据雅勒的音乐编导了《巴黎圣母院》,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莫里瑟·贝雅尔1970年编导的《火鸟》是一个最别致的作品。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还有《吉赛尔》、《葛蓓莉娅》、《西尔维娅》等。
英国芭蕾主要归功于三个伟大女性的毕生经营:在皇家剧院担任多年首席女芭蕾舞蹈家的阿德莉娜·热奈夫人;妮娜特·德·瓦卢娃夫人的不朽功业是皇家芭蕾舞团;玛莉·兰伯特夫人,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芭蕾舞团的创始人。此外还有节日芭蕾舞团、苏格兰芭蕾舞团。
美国没有国家芭蕾舞团,巴兰钦与林肯·柯斯坦在1933年一次会见,应邀主办美国舞蹈学校。1948年转化为纽约市芭蕾舞团,巴兰钦任艺术指导和主要编舞家,副艺术顾问是杰罗姆·罗宾斯。已经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美国舞蹈风格。另一重要芭蕾舞团是美国芭蕾剧院,1940年开始活动。先后担任编导的有福金、马辛、安东尼·都铎等。还有乔弗里芭蕾舞团,阿瑟·米切尔的哈莱姆舞蹈剧院,是第一个黑人古典芭蕾舞团。
丹麦皇家芭蕾舞团是丹麦民族传统的优秀继承者,布农维尔一百年前创作的舞剧,仍然在哥本哈根以纯正的风格进行演出。(实际上是旧式法国风格)在丹麦芭蕾中,传统意识一向是非常强烈的。1932年哈拉尔德·兰德尔被任命为皇家剧院芭蕾指导,一直到1952年,他为法国、英国重排的《练习曲》,是对芭蕾舞技巧的一次辉煌的展览。
20世纪初有影响的俄国编导有戈尔斯基、普尼和福金。安娜·芭甫洛娃理想的体现了福金的构思,1905年有《天鹅之死》。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尔斯基坚持戏剧的表现性,使它的舞蹈演员们采取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方式生活于角色之中,原本产生于宫廷的芭蕾舞并没灭亡。1927年在莫斯科演出了《红**花》,是俄国第一部英雄主义的现代题材的舞剧,标志着古典学派的胜利,指出了追随的准绳,古典芭蕾博得了新的声誉。谢苗诺娃和乌兰诺娃首次登台,新创作的舞剧注重戏剧结构,更多地运用民间舞蹈来丰富舞蹈编导的语汇。俄国芭蕾开始了复兴。
从1581年法国演出《皇后的喜剧芭蕾》至今四百多年,芭蕾舞已遍及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成为世界性的艺术,五大洲的众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的芭蕾舞学校和芭蕾舞演出团体。在当今世界上,芭蕾艺术繁华似锦,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戏剧芭蕾和交响芭蕾等不同流派争奇斗艳,涌现出大批人才和剧目,很多国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在芭蕾舞的艺术表现上不断出现新的探索和创造。
如何欣赏芭蕾舞
欣赏芭蕾,大致上有两条思路。一条是传统的,一条是现代的。一般主张欣赏的方法与欣赏的对象相统一:即用一丝不苟的传统思路,去欣赏“早期”、“浪漫”和“古典”这三个传统时期的芭蕾舞剧、音乐型芭蕾和纯粹型芭蕾。
传统的欣赏思路要求观众提前半小时左右到达剧场,以便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统统留在剧场的大门外或衣帽间那个尘世的空间里,然后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剧场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与马路上的拥挤、菜市上的吵闹、单位里的纠纷、家庭里的琐事毫不相干的审美场,进入《仙女》、《吉赛尔》、《葛蓓莉娅》这样一个人造仙境,进入《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样一个梦幻世界,一连几个小时逃避一下都市的喧嚣和精神的压力。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用心地研究一下节目单,细读一下剧情梗概、有关评论、舞团简史、编导和舞者介绍等各种有关材料,寻找一下众所公认地芭蕾舞明星,想象一下另人陶醉的音乐名曲,期待一下奢侈华丽的服装和富丽堂皇的布景……
现代的欣赏思路对观众没有任何苛刻的要求,而是为其提供随遇而安的哲学,因为现代生活的节奏压根儿不允许观众,特别是有职业的观众提前半小时到达剧场,而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强调观众无需任何先人之见,只需用随身携带、各不相同的理性知识来理解,用来自生活、五光十色的感性经验来参与即可。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节目单上的东西简直就是编导们设下的圈套,或者是为弥补舞剧编导或芭蕾编舞自身的语无伦次而兜售的灵丹妙药,可看可不看,甚至最好不看!剧情到底是怎么“写”的无足轻重,成功与否只能看他台上怎么“舞”的。芭蕾舞剧说到底,还是以舞为主,以剧为辅的,否则,便无法解释芭蕾舞剧中的领衔主演们在跳完双人舞后,甚至在跳完其中的变奏后,便向观众频频施礼的现象。如果剧重于舞,这种行为岂不是出“戏”了,西方的观众和评论家们又怎能整整忍耐了一个世纪呢?
这种欣赏思路认为,明星可以欣赏,但用不着崇拜得五体投地,明星崇拜的风气实在显得太古典!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而不是跟着评论家们的意见跑;寻找自己眼中和心里的明星,而不是随波逐流,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中国芭蕾舞的历程
哈哈
如果说1581年法国《皇后喜剧芭蕾)的上演,一直被视为芭蕾舞剧之初始——雏形的话,芭蕾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几乎晚了3个多世纪。不过,起步虽晚,却是飞跃前进。
20世纪初,曾有外国的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但规模有限。此后,陆续有俄侨来中国开办业余私立芭蕾舞学校,以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较有影响——对中国的芭蕾启蒙教育有积极作用。毋庸置疑,芭蕾舞剧在中国的真正兴起和发展,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与中国政府对一切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文化艺术都采取积极吸纳、支持的基本方针具有密切的关系。
最初,对中国芭蕾具有影响力的是俄罗斯学派。从54年2月第一位苏联专家奥·阿·伊莉娜(O·A·YEALINA)应邀来京开办第一期“教师训练班”起,到58年中国上演第一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芭蕾实现了初创期的神速“3级跳”。在此期间,谙熟芭蕾艺术的戴爱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期“教师训练班”的学员(大都接受过一定的芭蕾训练),以半年的时间,奇迹般的完成了苏联舞蹈学校1——6年级的教学大纲,通过严格的考试全部合格。他(她)们成为同年创建的北京舞蹈学校,芭蕾专科的教学骨干。此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成长为真正的芭蕾教育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实现“3级跳”的重要举措是边训练,边实践演出。这一时期常有著名苏联芭蕾艺术家来华演出,精湛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中国人逐渐熟悉、喜爱起这门艺术。
1957年在查普林的指导下中国首次完整的上演了一部芭蕾舞剧——《无益的谨慎》(LA FILLE MAL GARDEE),它是18世纪末让·多贝瓦尔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适宜于当时中国芭蕾舞演员的实际水平,通过演出使队伍得到了提高。
1958年10月在古谢夫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校集中全力,成功的上演了世界著名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奥杰塔扮演者白淑湘)(SWAN LAKE)全剧,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通过严格排练,高速度地造就了一支具有多方面人才的芭蕾舞剧队伍。如今,《天鹅湖》已在中国“落户”——成为对观众最有号召力的芭蕾剧目。59年底,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剧团成立,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专业芭蕾舞团。次年,上海成立了与北京建制相同的舞蹈学校,也承担起培养专业芭蕾人才的任务,从此北、南遥相呼应,努力开拓芭蕾事业的新局面。继《天鹅湖》之后,59、60年,在古谢夫的指导下,又陆续成功地上演了《海侠》(LECORSAIRE)、《吉赛尔》(GISELLE)年轻的中国芭蕾队伍承担这两部风格不同的著名芭蕾舞剧已显得比较从容。
这一时期中国派出了蒋祖慧(1934——)、王锡贤(1933——)等先后到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舞剧编导系进修,成绩都很优异。回国后,蒋祖慧推出了她的毕业作——《西班牙女儿》(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著名作家洛贝·德维加的著名诗剧《羊泉村》改编,1961年天津歌舞剧院首演;王锡贤在北京指导上演了他的毕业作《泪泉》(THE FOUNTAIN OF BAKHCH I SARAY)(根据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著名长诗改编,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剧团首演。
1963年,中央歌剧舞剧院成立,学校附属的芭蕾舞剧团结束了其实验阶段,归属了国家级剧院。不久,蒋祖慧又执导了一部著名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NORTRE-DAME DERARIS)(根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中央歌剧舞剧院首演。……短短10年间,中国的编导、演员基本上已可独立驾驭经典芭蕾舞剧的创作、排练、舞台演出了。
从64年起,开始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实践。事实上第一代芭蕾舞剧编导,大都是从学习民族舞蹈转向芭蕾专业的,他(她)们的民族文化背景,无疑有助于芭蕾舞剧民族化的探索。大型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THE RED DEPACHMENT OF WOMEN)的上演,虽不是严格意义的“首开记录”,(在此之前,已有过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成效的芭蕾民族化探索)却可以说是第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红色娘子军》1964年首演,编导: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作曲:吴祖强、杜鸣心等;首演者:中央歌剧舞剧院,女主角:白淑湘饰琼花;吴静珠饰连长;男主角:刘庆棠饰洪常青;李承祥饰南霸天;主要女配角:赵汝蘅饰琼花战友;万琪武饰老四。它是根据同名**改编而成。讲述中国第二次革命时期的故事:受尽折磨的琼花,因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的压迫,逃离虎口,巧遇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经过他的引路,琼花参加了娘子军,历经磨练和考验,成长为卓越的革命战士。洪常青牺牲后,她接过红旗英勇向前。这部舞剧以震憾人心的悲壮情节,恢宏绚丽的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海南岛的地域风情,从它诞生起,就赢得多方好评。它在芭蕾舞台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
由胡蓉蓉(1929——)、傅艾棣(1936——)、程玳辉(1932——)、林秧秧(1939——)创作的《白毛女》,与《红色娘子军》同期出台,平分秋色,它是中国芭蕾舞剧的又一成功探索。
《白毛女》(THE WHITE HAIR GIRL)1965年首演,作曲:严金萱;首演者:上海芭蕾舞团;女主角:蔡国英(A)、茅惠芳(B)饰喜儿;顾峡美(A)、石钟琴(B)饰白毛女;男主角:凌桂明饰大春;主要男配角:董锡麟饰杨白劳。它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讲述贫苦农民的女儿——喜儿,被迫卖给恶霸地主黄世仁抵债,不堪凌辱,逃入深山。长年风餐露宿,头发变成了白色,不知情者称其为“白毛仙姑”——(鬼)。最后她被八路军所救,与年轻时的恋人——已是八路军战士的大春团聚。歌剧《白毛女》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真实故事,感动了中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这部芭蕾舞剧并未因循于原作——走捷径,而是根据芭蕾艺术特点,进行了再创造。它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古典、民间舞的素材,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方法将剧情予以芭蕾化的展现。对于剧中主要人物诸如:喜儿的纯真、甜美和变成“白毛女”后的坚韧、刚毅;大春的朴实、敦厚及参军后的英勇、干炼以及黄世仁的阴险、毒辣……等都刻划得比较鲜明、生动。
《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在中国芭蕾舞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它们是“洋为中用”更深层次的实践,以其独有的中国特色自立于世界芭蕾艺术之林。集体智慧弥补了经验不足,使芭蕾中国化的探索,起点较高,起步很快。与其它舞蹈、舞剧作品的命运不同,这两部作品在“文革”中,被定为“样板戏”——是当时为数极少获准上演的两部舞剧。经受了时间与社会的检验,《红色娘子军》与《白毛女》依然葆有其艺术生命力。这两部作品都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文艺复苏期在芭蕾领域中的表现,首先是恢复西方芭蕾经典保留剧目的演出,使长期只见1“红”1“白”的广大观众,在久违多彩的芭蕾艺术之后,掀起了一阵《天鹅湖》的狂热。
新时期的中国芭蕾,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首先是以更开放的眼光,面向世界广泛吸收、借鉴,而不只局限于单一的俄罗斯学派的影响。从80年代初,陆续有来自英、法、德、瑞士、加拿大等国的著名芭蕾艺术家以友好交流的形式传授技艺。先后有芭蕾宿将安东·道林、著名芭蕾编导本·斯蒂文森(B·STEVENSON)等在中央芭蕾舞团指导排练了他们自己的作品:纯古典风格的男、女《四人舞》(TE- PASDE QUIXOTE)、《前奏曲》以及著名芭蕾艺术大师巴兰钦(BALANCHINE)的《小夜曲》(SERENDE)……等,其中大部分已成为该团经常上演的保留舞目。
此外,十多年间,中国陆续上演了多部不同风格的西方经典剧目,如:1980年,由巴黎歌剧院芭蕾大师莉塞特·桑瓦尔亲自指导,中央芭蕾舞团演出了法国浪漫主义的著名芭蕾舞剧《希尔维亚》(SYLVIA);1984年,由英国著名芭蕾艺术家贝琳达·赖特和尤里沙·捷尔考夫妇重新排练演出了安东·道林版的《吉塞尔》;1985年,在世界级芭蕾艺术家鲁道夫·纽利耶夫(R·NUREYEV)和芭蕾大师尤金·波里亚柯夫等亲自指导下演出了《唐·吉珂德》(DONQUIXOTE);还有《柔密欧与朱丽耶》(ROMEO AND JULIET)(1989,罗曼·沃克执导)及《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94,麦克米伦 MAC MILLAN版,莫里可·帕克执导)……均很成功。特别是纽利耶夫以自己无以伦比的精湛技艺和对戏剧人物的深刻理解,结合中央芭蕾舞团的实际,进行了严格训练,大大促进了演员水平的提高——在中国芭蕾舞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在上述诸多国际交流活动中,戴爱莲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北京舞蹈学院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传统,陆续上演了《葛蓓莉亚》(1979)、《舞姬》(1981);上海芭蕾舞团上演了《那波里》(又名《渔夫与新娘》)第3幕;天津歌舞剧院复演了《西班牙女儿》(1982);此外,于1981年组建的辽宁芭蕾舞团推出了《海侠》(1983)……这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经过世界各国芭蕾权威指导演出纯正的古典芭蕾名作,使新一代芭蕾舞人才迅速成长。
1980年5月 汪齐风(女、上海)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芭蕾舞比赛,获第十四名,为我国 夺得了第一枚芭蕾舞奖牌。
1982年6月 汪齐风(女,上海)、张伟强(北京)在美国杰克逊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表演三等奖。
1984年11月首届巴黎国际芭蕾舞蹈比赛,汪齐风(上海)、王才军(北京)获巴黎歌剧院发展协会奖。
此后,中国选手频频参加各种国际芭蕾舞大赛,表现出较强的实力。比较突出的有:
1985年——第13届洛桑国际芭蕾舞蹈比赛,李莹(女,北京)获第一名,徐刚(北京)获第二名;
1985年——第5届莫斯科国际芭蕾舞蹈比赛,唐敏(女)获最佳表演技巧奖,张伟强、赵民华分别获男
子双人舞和和单人舞第三名(均为北京选手)。
1992年——第5届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潭元元(上海)获第一大奖;同年,谭元元又一举夺得第1届日本芭蕾国际比赛女子少年组金奖(中国辽宁的女选手于晓楠获同届少年组银奖);波兰尼金?/div>
关于“第一次引入异域服饰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丹南]投稿,不代表0429资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0429.com/cshi/202501-60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0429资源号的签约作者“丹南”!
希望本篇文章《第一次引入异域服饰发生在什么时候》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0429资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第一次引入异域服饰发生在什么时候”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第一次引入异域服饰发生在什么时候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