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周易与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是什么关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周易与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是什么关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周易与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是什么关系?
周易是经、其他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文言传、说卦传、系辞传等等是以传解经。也属于易经的一部分。六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最下面叫初爻、阴爻念初六、阳爻念初九。再上面六二或九二。最上面念上六或上九。更详细可以看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智慧》。
说卦传的河内女子得《说卦》辨析
一、八个卦的画法
三画卦称为“经卦”,六画卦称为“别卦”,记忆八卦首先要记住八个卦的画法,有一个口诀可以形象记忆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个口诀形象地描绘了八个卦的形状,熟背即可会画每个卦:
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二、八卦的象征与特性
为什么八卦中不直接标注天地雷山,而要说乾坤震艮呢?
“天地雷山水火泽风”称为“体”,而“乾坤震艮坎离兑巽”称为“用”。“体”是自然本体,是象征事物;而“用”是事物之特性,是卦的含义所在。这个区分不是多此一举,“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有体无用,则有表无里。体用之分,正是古人效法自然思想的体现。
三、八卦的方位
八卦图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种,相传先天八卦为伏羲所画,而后天八卦为文王所画。先天八卦更注重顺自然,而后天八卦更倾向明人事。
1.记忆先天八卦: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句话还可以用来记忆先天八卦卦位。天上地下,乾坤卦位一上一下,很简单。“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正是 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的顺序。知道了这个,背口诀时,八卦方位也就记住了。
另外再推荐个方法:
“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周易·说卦传》
这句话熟背,也能随手画出先天八卦的方位,见下面解析:
“天地定位”:天在上,地在下。
“山泽通气,雷风相薄”:右下为山(艮),对面为泽(兑);左下为雷(震),对面为巽(风)。
“水火不相射”:右为水(坎),对面为火(离)。
这个方法不如第一种好记。
2.记忆后天八卦: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周易·说卦传》
这句话恰好是后天八卦图中,从震卦开始顺时针绕了一圈,记住就能画出后天八卦的方位。
顺便解释一下,古人地图是从北向南看而绘制,所以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震卦代表东方,是日出方位,万物复苏,但是在图中却在左侧。
四、六十四卦序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为了排版美观,注音附在下面。只要熟背这个口诀,就记住了六十四卦顺序。但是这个也有些难记,所以我搞了个谐音故事版辅助记忆。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乾坤这个人准(屯)备法律启蒙所以需要一位讼师,应聘者要是比他小的都去(畜)一边玩去,女(履)的也不行,他和女生在一起太(泰)调皮(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他喜欢看同人小说,大大有欠(谦)揍的姿势,话语(豫)谁(随)也不听,姑姑(蛊)来临观兮,看他是何( 噬嗑 )弊(贲)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剩下的几句,读者可以发挥想象力,自行编故事。(或者等我有空了,再来补充更新吧)
五、六十四卦
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下为内卦,上为外卦,从下到上,代表着卦的发展变化。
其中“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个卦是原来的八经卦重叠而成,名称不变,所以记住八卦也就记住了六十四卦中的这“八别卦”,如乾卦和坎卦。
那么剩下的五十六卦如何记忆呢?答案还是背口诀。
上面引文来源网络,出处不可考。
开头“天水讼”“雷水解”“风山渐”等等这些非常重要,代表着“上卦,下卦,卦名”,一定要熟记,就可以画出六十四卦。
比如“风天小畜”,当我要画小畜卦时,脑袋里面想到的是这句话,这表明小畜卦上卦为巽(风)卦,下卦为乾(天)卦,而“巽下缺”“乾三连”,所以可以知道小畜卦如何画。
显然“雷火丰”“水火既济”等这些记诵很零散,没有顺序关系,所以很好记,只要多读多看就行。可以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显眼位置,不经意间就记住了。
《易经`说卦传》“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怎么解释?
东汉时期有个说法,就是《说卦》这篇晚出,是汉宣帝时期河内女子坏老屋时得到献上的,十翼里才增加了《说卦》这篇。
河内女子得古书其中有一篇易传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正说》,里面没说是哪篇,到了《隋书·经籍志》里才明确地说是“《说卦》三篇”,因为汉代时《说卦》一篇本包括了《序卦》和《杂卦》,后人拆分成三篇。一些学者根据此认为《说卦》等三篇晚出,是汉代经师的伪造。
首先,河内女子所得的《易》篇是什么,汉代没有明确的记载,王充也没说具体的篇名,是不是《说卦》还有疑问,更不能证明此前没有《说卦》。
在汉代的时候,世上流传的易传远不止十篇,可诸家选取的篇章都不够十篇(如今本十翼实只有七篇),而是把其中的有些篇拆分成几篇而凑够十数,称为“十翼”。各家选取的篇章是有所不同的,分篇也不同。孔颖达《周易正义》的第六论《夫子十翼》里说“但数十翼亦有多家”,就是有多家不同的分法,今本《易经》中的十翼分法是把《彖》、《象》等七篇分成十篇,这只是郑玄一派的分法,其它的不甚可考,但也不是全无踪迹,有的学派传的十翼里的确没有《说卦》等三篇也是事实,如《汉书·儒林传》里记载费直治《易》,“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解说上下《经》。”郭沫若认为其中的“《系辞》十篇”当是“七篇”之误,因为汉代人写“七”、“十”都是“十”形,区别在于“七”字横长竖短,“十”字横短竖长,经常混淆。 今本《系辞》是被分成上下二篇,而费直本是分成七篇,加上《彖》、《象》、《文言》三篇符合“十翼”之数,实际上是只有四篇,里面正没有《说卦》等三篇。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马王堆帛书《易经》,里面的易传有六篇, 比今本少一篇,却比费直的四篇还要多出两篇,也是十翼的一个传本,里面也没有《说卦》。
相反的证据也有,一是《淮南子·缪称训》里引《易》曰:“剥之不可终尽也,故受之以复”,这是《序卦》里的一句。《淮南子》的作成时间大约是汉文帝后期至汉景帝时,是在汉宣帝之前,可见至少《序卦》这篇是一直就有的,如果西汉时它曾经是《说卦》的组成部分,那么也就说明《说卦》这篇当时也是有的。
二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史记正义》认为“序”是指《序卦》),司马迁写《史记》是在宣帝之前,他所见到的十翼是五篇,里面有《说卦》,认为是孔子所序,说明那时候的十翼里是有《说卦》,他没说到《序卦》和《杂卦》,可能的确是包含在《说卦》之中,这也可以和《淮南子》曾引《序卦》之文的情况相印证。《汉书·艺文志》里说“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里面没有了《说卦》,却有了《序卦》,根据这个推测,《说卦》本来可能是又名《序卦》,后来分成三篇后,人们分别用来命名了开始的两篇。这个时候的《说卦》已经经过了儒生的改编整理,成为了一篇儒家易传,但是它的主体内容还是与儒家思想不合,所以对于主要靠《周易》发挥儒家学说的儒生来说可有可无。
因此说河内女子得的那篇《易》书为《说卦》然后十翼里才有这篇的说法是不太可靠的,只能说在宣帝以前的多家“十翼”中,有的有《说卦》等三篇,有的则没有,篇目是不同的。河内女子坏老屋得古书的说法应该是实际有的事实,只是并非象后人揣测的那样罢了。以那篇《易》书而言,即使是所得的的确是《说卦》,它也应当是一个先秦时期只讲卦象、卦位之类内容的筮法书,并非是真正的今本《说卦》,只能说是一篇相类似的东西,所以被当成了《说卦》的一种版本。可能奏上后,当时的易经博士跟据它又编辑增益了《说卦》的内容。
今本《说卦》的第七、八、九、十这四章所讲的卦象,都是每卦一象,非常整齐简略,甚至体现出了儒家的一种阴阳、男女、刚柔地位的思想,应该是西汉时十翼本《说卦》里原有的内容,是在先秦《说卦》的基础上整理成的;而第十一章每卦下所统领的象众多而繁杂无序,里面没有任何儒家的东西,全是卦象,且与《周易》的经文所用象也不尽相合,朱熹《周易本义》里就说“此章广八卦之象,其间多不可晓者,求之于经亦不尽合也”, 这显然是筮书本来的样子,这些很可能就是根据这个古本增入的内容。
如果去掉第十一章,《说卦传》的文字显得非常整齐,但是第二章和第三章之间显然少了一节文字,就是“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兑为泽,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这段,因为第二节说完了“故易六位而成章”之后,直接开始说“天地定位”等等,没有说到“天”、“地”等是属于哪一卦,显得很突兀,如果加上那段,文意就非常贯通顺畅,而且第十章里也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说明在这段之前确实有一段说八卦基本卦象的文字,和第七、第八、第九三章是配套的。因为后来编订的时候加入了第十一章,里面有“乾为天”、“坤为地”等内容,为了避免重复,所以把这段删掉了,却造成了文意的断档,这都足以说明《说卦》的第十一章不是西汉时期原编定本《说卦》里原有的文字,而是后来增入的。
故王充所说的“益”可以理解为“增益篇章内容”的意思,未必是增加了一篇书。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宣帝以前“十翼”的篇目尚不固定,《说卦》这篇可有可无,因其主体内容和儒家的易学关系不密切,到了宣帝以后才被编辑、改造并确定下来为十翼的篇章。初始时还是一篇,东汉时才被拆成了三篇,成为通行的本子。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为梅花易数的核心内容。数,历数,讲过去。历数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吧?有人犯罪了,我们来历数他过往的种种罪行,就是说一下过去的种种情况。数往,就是说过去。顺,就是顺时针,我们的后天八卦图,就是顺时针相生。知,就是知道,来,就是未来。要知道未来的事情,就要逆,逆就是逆时针的意思。
易经被称为诸经之首,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思言学堂易经学习,零基础入门,5天4晚名师易经入门直播课,普通人因为学不懂易学而放弃,聪明的人已经0元试听我们的课程了,从小白到入门,助力人生零基础入门。一旦把易经研究透彻了:你会变得更睿智,更通透,更深刻…立即免费领课。
关于“周易与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是什么关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笑卉]投稿,不代表0429资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0429.com/cshi/202504-1024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0429资源号的签约作者“笑卉”!
希望本篇文章《周易与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是什么关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0429资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周易与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是什么关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周易与大象传、小象传、彖传是什么关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